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

收掉紙本是勇敢的決定!一個前《蘋果》記者的感想 作者 張大魯 2021-05-18

收掉紙本是勇敢的決定!一個前《蘋果》記者的感想

大家都在緬懷「時代的眼淚」,我倒覺得是像bb call到手機的演變,其實應該是笑容。 圖片來源:inmediahk@flickr,CC BY-NC 2.0

這應該是很真實的坦白。我個人的。

2003年《蘋果》來台時,大舉招兵買馬,開出的薪水非常優渥。身在聯合報系服務十餘年的我,心裡有兩種念頭:一,怎麼沒人來接觸我?二,我才不去「那種」媒體。

沒人來找我,代表我在業界不夠好。找我了,我拒絕,那才是有「骨氣」。何況我都在舒適圈,再幾年就可以風光退休。

說蘋果偷拍,但哪個攝影沒偷拍過?

看著《蘋果》開報後,日益壯大,我真有點吃味。尤其《蘋果日報》攝影記者都是使用最新的器材,人人幾乎配備「蘋果筆電」,幾次新聞戰役都打趴其他報社。他們擅長團體戰,面面俱到,在第一線的攝影記者若缺了什麼鏡頭、相機故障,社方馬上派員送到。甚至只要遇到持久的守候,攝影頭子林俊安會送餐點、宵夜到現場,這點很窩心,也更凝聚同事拚命的心。

很多人對《蘋果》的評論不外是「腥羶色」、「裸體加屍體」、「狗仔偷拍」,這些敗壞了台灣清新的新聞倫理。說真的,如果要說「狗仔偷拍」,黎智英一定不是原創。

我在1990年進入《經濟日報》服務後,就遇到台灣股市的高起低落,每天早上我都得到號子(證券公司)拍投資人的表情,指數漲要拍笑臉,跌就要拍愁容。這些影像都是用長鏡頭偷拍。對,1990年我就是狗仔了啦,哪一位台灣的攝影記者敢說他在工作時「沒有偷拍過」?如果偷拍就算是狗仔的話!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公開的會議,大家排排坐,這種畫面沒人想看。但攝影記者故意到門外,虛掩雙門,從縫隙中取景,閱聽人就會有興趣畫面中的內容。「偷拍」就是有吸睛的效果。至於「腥羶色」、「裸體加屍體」,這是黎智英早就看穿假道學,知道大眾想要什麼。

大家座位都乾淨,因為沒人知道自己會不會待到明天!

3年過去,我還是在聯合報輕鬆的跑新聞。但緣份還是找上我,我放棄16.5年的資歷,前往《蘋果日報》當新人。

我在《蘋果日報》服務2年7個月,這在我的新聞攝影工作中不算長(聯合報系16.5年、民報2年),但卻是最精彩最紮實的31個月。

記得報到日那天傍晚拿到公用電腦,剛設定好就收到副總發信給全財經中心,開除了兩位同事,一位還是主管。很震撼。這兩年多,三不五時就聽聞誰誰誰被開除、某某某被資遣。甚至社方規定不准接受贈品(500元以上)及招待。所以在企業尾牙摸彩時,被抽中的蘋果日報記者,都只能低頭裝作沒聽到。

有個現象很有趣。我初報到時,發現整個辦公室的個人辦公桌多數都乾淨到像沒人使用。一問才知:任誰都沒有把握還有明天,何必置放太多個人物品呢!

我算是空降到財經中心攝影組當副主管,大家都在看「你有什麼本事」。我曾主動提過一個「名人居家」的企畫,通常攝影是配合單位,不會主動提報企畫。但《蘋果日報》的攝影與文字一樣重要,攝影記者也可以主導專題。聽說黎智英有句名言:「這條新聞沒有照片?把稿子拿去餵狗!」

與其緬懷時代眼淚,更應該帶著笑容

蘋果真的處處好?味道甜?其實也沒有。水果放久了還是會爛,但這是後話了。

2009年我離開水果去創業。原以為離開《蘋果》後,不會再有相干。沒料到2018年6月15日,我開始在《蘋果》的「蘋中人」寫了兩年近60位人物訪談。很謝謝社方相信一位攝影記者能夠撰寫3千字的訪談。那兩年,我寫了近18萬字,這是我沒想到的生涯履歷。

5月17日,買了最後一份的《蘋果日報》,各版都有回顧,唯獨財經版只有可憐的一版,沒有任何回顧。想想也正常,財經新聞在蘋果始終沒被重視過。可是黎智英又曾說過一句話「財經記者寫出來的內容,要連白癡都看得懂。」

《蘋果》今天走到收掉紙本,我覺得是明智勇敢的決定。畢竟看報紙的人口愈來愈少,每天出版的「新聞報紙」其實是「歷史」,都是前一天的舊聞。在網路快速散布的時代,紙本報紙被消滅真的是剛好而已。大家都在緬懷「時代的眼淚」,我倒覺得是像bb call到手機的演變,其實應該是笑容。

(作者為前蘋果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