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台灣放棄農業,結果我們吃到什麼?歐美他們為何要補貼農村?

[蘋果日報] 彭明輝:台灣放棄農業,結果我們吃到什麼?歐美他們為何要補貼農村?
政府說:台灣的農業生產成本太高,無法跟進口的競爭。但是,美國農業的競爭力其實是來自於政府補貼──生產過程與出口都有補貼,以至於政府補貼高達農業部門總收入的一半。歐盟更誇張,他們的農業出口補貼曾經佔全世界出口補貼總額的89.4%。假如台灣也比照辦理,我們的農業還會沒有競爭力嗎?
歐盟年滿55歲的農民或務農年資超過10年者,退休後每年可領到15,000歐元(約63萬台幣),直到75歲為止。假如台灣也比照辦理,豈不是人人都搶著要當農夫?
所得高而人均農地面積小的國家,農業的發展必然要靠政府補貼,才能跟所得低或人均耕地面積大的國家競爭。當歐美都給予農業寬厚的補貼時,台灣政府卻大幅度地刪減對農業的補貼,難怪台灣的農村會凋敝而休耕面積超過50%。
歐盟的預算一半用來補貼農業與農村,這必須要納稅人的同意。歐盟的納稅人為何願意補貼農業?首要理由是為了健康:農地、水源與農產品不乾淨,後頭的飲食就不可能安全。歐盟報告指出:對有機農業的補貼經費,約等於他們在醫療保險上節省的支出。所以,你是寧可拿錢去補貼農業,以便吃得健康而沒病?還是寧可把錢拿去補貼健保和住院的費用?
其次,為了保留歷史和文化。德國人之所以為德國人,不只是因為他會講德語,還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歷史和文化,承繼著類似的情感和價值觀。一個人如果不懂歌德、席勒的詩,聽不懂貝多芬的音樂,那他就跟德國的歷史與文化脫節。但是那些詩和音樂都是誕生於十九世紀以前的農業社會裡,如果德國的農村消失了,德國人還有機會懂得歌德和席勒的詩,聽懂貝多芬的音樂嗎?只要一個小小的想像實驗,我們就可以知道確切的答案。
想像你在台北市的小學教一首李白的詩。你說:「床前明月光」,孩子們不懂,因為他們的生命經驗裡床前不可能有月光,頂多只有街燈和各種光害。你唸:「疑是地上霜」,沒人聽懂,你也不知道該如何解說,因為現在連電冰箱都已經無霜了。「舉頭望明月」,他們不懂:在高樓林立且光害充斥的天上,那顆看起來像蛋黃的東西有什麼好看的?「低頭思故鄉」,今天台北小孩有誰懂得「故鄉」的情懷?
詩的生命不可能靠字典的解釋來傳承,而是靠蘊育出詩的生活情境來維繫;你必須有真實的農村生活體驗,才能感受到以農村為背景寫出來的文學與音樂。日本為了讓國人體會唐朝時代日本人的生活情境,甚至規定奈良唐昭提寺周圍的農地與農村必須維持原有景觀,不得變更。
歐盟的人認為要保存歷史與文化,就要保存農村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農人則被看成是歷史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守護者。因此,要有歷史與文化就要有農村,要有農村就要有農民,要有農民就必須讓他們的所得跟得上其他行業。當歐盟給農村與農民補貼時,他們心裡想的不是「農民好可憐,我們要幫助他們」,而是「我們需要農業與農村,所以必須給予他們合理的報酬」。
歐盟懂得農業與農村的多樣性功能和價值,所以歐盟沒有「農業部」,而只有「農業與環境部」──優質的農業環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調節地面溫度、保護歷史與文化資產、提供有益身心的飲食和休閒空間,對社會的公共福祉有不容忽視的正面貢獻。但是台灣卻一直都用極其狹隘的「經濟產值」在看農業與農村,而看不到農業的多元價值,所以我們選擇犧牲農業來發展工業。
此外,台灣卻誤把農村發展與農業發展劃上等號,因此放棄農業時也一併放棄農村。但歐盟則把農業發展當作農村發展的一部份,而非全部。他們給予各種優惠措施來發展農村的多元產業,而英國更積極改善農村的醫療與購物中心等公共服務品質,使得人口從都市往鄉村回流。
台灣放棄農業,結果我們吃到什麼?美國進口的基改大豆和基改玉米,含瘦肉經的豬、牛肉,和大陸飽受工業污染的農產品。這些進口的農產品能吃嗎?至少日本和歐盟的人不願意吃。
扶助農業不一定要全靠政府掏錢,韓國就是很好的借鏡。韓國政府在加入WTO之前把所有的農會和農民銀行整合成單一農會體系,叫「韓國農協」。結果農協控制下的銀行變成全韓國第二大的銀行,給予農民便利而優惠的融資;農協同時代表全國農民統一對外採購各種農業生產資材,以便壓低價格與生產成本,徹底消除上游的剝削與壟斷;農協還成立普及全國的零售通路,徹底消除下游的剝削與壟斷。這些措施使得韓國農家的所得大幅提升,還曾一度超過都市。此外,農協還統一對外採購電氣與各種日用品,以便用低廉的價格供應農民,讓農民的生活負擔減輕,存款能力進一步提升。韓國農協的努力,甚至在國外都還看得到:我在日本旅遊期間,韓國農協的廣告是唯一的外國農產品廣告,而且各大百貨公司與生鮮超市的入口都看得到。
工業高度發展的國家一定要放棄農業與農村嗎?絕對不是!台灣是國際上唯一的例外。
(圖)蘋果日報資料照片

2014年6月7日 星期六

你知道書店是賣書,你知道賣書要去哪裡進貨嗎?

這可能是比開咖啡店還要糟的念頭了吧。如果你想開書店以下是幾個產業現實面的基本問答

一、你知道書店是賣書你知道賣書要去哪裡進貨嗎

極少書店直接跟出版社進貨大部分只有連鎖書店才會直接跟出版社往來業界術語「直往」),事實上如果以連鎖店的門市而言他們其實也不直接針對出版社進出貨門市對應的是他們的營運平台由平台對應出版社。

所以這個產業的基本交易模式是出版社總經銷商地區中盤書店。中間「總經銷商地區中盤」這一段在連鎖系統是由他們的營運和物流平台提供相同功能。台灣大約有總數不超過五十家的總經銷商最大的是聯合發行公司。地區書店最重要的供貨商應該是地區中盤每個縣市都有在地的中盤。你可以直接詢問你所在縣市的出版同業公會本地有哪些中盤。

二、為什麼不跟出版社直接進貨不經過中間商轉一手不是可以拿到更好的折扣嗎

如果要跟出版社直往你不是跟三家出版社進貨你是跟三百家出版社進貨光是一家一家敲定合作條件你就受不了事實上出版社也會受不了。

大部分出版社沒有辦法直接出貨給各地區書店主要原因是理貨、物流成本會吃掉所有利潤。假設一家書店每周進貨三百本書這三百本會分散在也許一百家出版社平均每家會拿到三本書的訂單。三本書的物流成本均攤起來是奇高無比的數字而它們還有一半的機會會退書回來不只沒有利潤倒賠都有可能。

中間商是產業鏈中提升流通效率很重要的中間環節並不是跳過中間商營運效率就會提升。

三、那一般交易折扣是怎樣

通常書店進貨折扣是定價的七折中盤是六三折總經銷商是五五五折。每月底對本月帳下月付款支票票期三個月。如果書店付現的話可折讓三左右。

四、為什麼我付現卻沒有折讓

你被拐了。

五、我到底要準備多少開店資金

看你的規模。如果是傳統社區書店用二萬冊庫存量估算每冊平均定價三百元乘以七折進貨折扣不含門市裝修光是進貨成本就要四百二十萬。即使付現扣三趴也要超過四百萬的資金規模。事實上開書店絕對是重資本的行業。不是憑著文化部的五十萬元「第一桶金」補助就能輕鬆搞定的。

沒有資本的人只能走利基書店這還不是市場定位問題而只是基本數學計算的結果。

六、但我看很多人都不用這麼多資金

是的你可以縮小儲備書目的規模轉成利基型書店最近有個有趣的精簡書目的案例可供參考

只陳列一百本書這家書店「任性又多話」

七、可是就算有中盤他們常常也不肯送貨到偏遠書店

這是會發生的。但這裡並不牽涉任何歧視或差別待遇那只是很不幸的一個現實權衡下的結果。換做你是那個中盤老闆你算盤一打繞路一小時車程送書二十本下個月結帳可能還要退回十幾本最後你一定也會做出相同的決定。

只要生意是有賺頭的沒有人會把生意往外推。如果你不能從基本經濟學理解物流供需硬要用道德訴求抱怨歧視最後只會落得盤商更不想理你而已。對盤商而言這種無視商業運作原理的經營者通常生意都做不久。

八、沒有人送貨難道是要我自己去拿嗎

這其實是個好主意。在我的出版生涯上見過太多這種「山不來就我我就去就山」的案例。大老闆從送貨小弟起家知名總編從書店街挨家挨戶收帳開始生涯。艱辛的起步常常是品牌故事的魅力所在在生意經營上不算壞事。

對了現金拿貨理應爭取三趴的折讓。三趴看起來小但在毛利比例上可是非常可觀的。假設你七折進貨九折售出三趴相當於毛利提升了十點五

九、怎樣可以知道這生意是能做還是不能做呢

如果你用兩個人看店營業額至少要做到能付得起房租、水電和兩個人正常上班的薪資待遇。算這三樣加起來是八萬元好了25%毛利反推你要做三十二萬月業績可以達成損益平衡。平均每天一萬零六百元約相當於每天要賣出三十五本書每天喔!)

如果你業績沒有做到這麼多通常犧牲的是你的薪資的機會成本收益這意思是說從收入的角度看不如去上班

有個業界不成文的祕密身為出版社出身的人是不該傳授的那就是當月結帳現金不足嗎你架上的書就是你的現金。你可以用退書抵帳。我實在不想教壞你不過每家店都在做這種事教不教也沒差。

唯一能提醒的是退書等於是對店內可供應書種的篩選淘汰。退書固然抵了結帳金額但同樣也改變了門市書目風貌。所以別把維持書店風格的書都退光那就因小失大了。

大部分經營正盛的書店最後會走向衰敗的原因都是因為退書不知節制把維持風格的書都退光所致。

十、聽說有盤商發貨會好書搭配爛書強迫中獎

這應該是對產業發行模式的誤解。傳統發行是這樣出版社出了書照經驗值分派不同數量發行到下游的經銷網各經銷點再依據營業經驗分派不同數量到書店。這整個過程就是鋪貨。鋪貨是主動送達不等待訂單的所以有人會以為是強迫中獎。但這是全世界出版產業的通例出版社出了新書就會主動發行到店。換句話說你人在店中坐新書會自動上門。

重點是你可以拒絕圖書送達時你可以挑選或者事後退書。但所有這種作法都會對經銷商的下一次鋪貨產生影響難配合的書店盤商就比較不願多花力氣服務這是必然的結果。

此外如果你做的是利基型書店你可以跟發行商約定不接受主動鋪貨。這樣你可以省掉頻繁進退貨的困擾但代價是新書不會自動到店你得自己下訂。大部分經銷商都會提供新書情報有些還內建在進銷存系統上你可以很簡單地線上檢視、篩選、下單。

十一、但出版社會對大通路事前「報品」大通路還會挑三揀四小書店為何沒有這種服務

這是真的。如果你成為大通路也可以享受這種「服務」。但大通路為了要能夠「挑三揀四」他們得編制五到十個人專責跟出版社打交道談判、協調、議價、建議銷售計畫等。那是另一種成本。對出版社而言所有這些服務都要看效益對通路報品對銷售有助益這個服務就會持續若無效益服務就會停止例如這些年來許多出版社已經停止對某連鎖書店報品了

服務會存在不是因為交情而是因為效益。想要獲得這種服務除了產生效益以外實無他法。

  

感覺有很多人滿腔熱血鑽進書店業希望這篇對大家有點幫助。產業會形成今天的面貌背後都有現實原因理解現實是解決現實的第一步。祝福所有有志者。更多老貓文章請看老貓出版偵查課

本文承台北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前理事長李錫東、聯寶公司總經理吳政鴻惠予指點僅此致謝。

搭高鐵上班 有錢人做起

作者:任柏融(臺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報載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駱錦明建議「年輕人可在房價相對較便宜的台中買房子,就算搭高鐵到台北,上班通勤時間也不過1個小時」如此新穎破框的想法立刻引起討論。然而細思量之,筆者認為搭高鐵上班如由富人帶頭做起,對台灣社會整體發展將更有利。

首先,政府徵收居住雙北市、資產前百分之五富豪的住宅,就地改裝成為社會住宅以促進公共利益。當然,不能白白徵收,應給予合理的補償金,以大埔案為參考標準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以簡易改建的方式除了工期縮短外,更能避免現行合宜住宅為人詬病的弊端;至於以前百分之五的戶數來算,全台約40萬戶,其中若有一半居住雙北市,徵收後將能立刻創造20萬戶的社會住宅,比馬政府早先拋出的目標10萬戶還多100%!馬上解決年輕人和弱勢的居住問題。

而富人移居中南部,不僅趕上歐美等先進國家移居衛星都市的世界潮流,也將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如過去幾年發展不如預期的各高鐵站區或將出現以新移入富人為對象的頂級服務業,創造就業人口並有利於平衡城鄉差距。

最後,現行的高鐵雖然便捷快速,但對於身為公司經營者的富人來說,單程一個小時車程應該有更精緻的規劃利用。在現行運量不足的情況下,高鐵大可以改裝一至兩節車廂為月票均價五萬元的「頭等艙」,推出頂級服務,並導入高科技辦公設備讓老闆在高鐵上就能和公司取得聯繫、聽取簡報或開會等,不浪費一分寶貴時間;當前虧損數百億的高鐵公司則將能得益於數十萬富人每個月貢獻五萬元的月票,一兩年內就將能轉虧為盈。

而一切的關鍵成本,只需要前百分之五的富人搬到中南部並每個月花五萬使用頂及高鐵服務而已,真正利大於弊!或許這樣的發想有些荒謬,但比起要求月收平均26k的台北青年去台中購屋,每個月負擔將近20k的台北-台中高鐵票,應該務實的多吧。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冷莫有罪嗎??

《44號公車》女司機被強暴後...令人震撼的結果

精采原文在這裡>> 《44號公車》女司機被強暴後...令人震撼的結果 - 生活時事圖文 - 優仕網共產檔 http://share.youthwant.com.tw/D62051945.html


在某地,有一個女司機開著一輛載著乘客的中型客車行馳在盤山公路上。客車上三名歹徙居然盯上了漂亮的女司機,強迫中巴停下,要帶女司機下車去“玩玩”,女司機情急呼救,全車乘客噤若寒蟬。
只有一中年瘦弱男子應聲奮起,卻被打傷在地。男子氣極,奮起大呼全車人制止暴行,卻無人響應,任憑女司機被拖至山林草叢。半個時辰後,三歹徒與衣衫不整的女司機歸來。車又將行,女司機要被打傷流血的瘦弱男子下車。男子不肯,僵持起來。
“餵,你下車吧,我的車不拉你!”中年男子急了,說:“你這人怎麼不講道理,我想救你還錯嗎?” 
“你救我?你救我什麼了?”女司機矢口否認,引得幾個乘客竊笑。中年男子氣極,恨自已身無大俠之力!救人未救成,可也不該得到被驅逐下車的結果呀,他堅決不下。“再說我買票了,我有權坐車!”女司機揚起臉無情地說:“不下車,我就不開。” 
沒想到的是,滿車剛才還對暴行熟視無睹的乘客們,卻如剛剛睡醒般,齊心協力地勸那男子下車:“你快下去吧,我們還有事呢,耽擱不起!”有幾位力大的乘客甚至想上前拖這中年男子下車,使人想起莫泊桑筆下《羊脂球》裡的情節。
三個歹徒咧著嘴笑,得意地笑了。其中有個黑皮無賴毫不知恥地說:“哥們把她玩恣了!”另兩個歹徒也胡言亂語:“她是我對象,關你屁事!”一場爭吵,直到那男子的行李從車窗扔出,他隨後被推搡下車。
汽車又平穩地行駛在山路上,女司機掠了一下頭髮,按響了錄音機。車快到山頂,拐過彎去就要下山了,車左側是劈山開的路,右側是百丈懸崖。汽車悄悄地加速了,女司機臉上十分平靜,雙手緊握著方向盤,眼睛裡淌出晶瑩的淚水。
一歹徒似乎覺察到了什麼,說:“慢點開,慢點開,你想幹什麼?”女司機並不說話,車速越來越快。歹徒企圖撲上去搶方向盤,汽車卻像離弦的箭向懸崖衝去..…. 
第二天,當地報紙報導:伏虎山區昨日發生慘禍,一中巴摔下山崖。車上司機和十三名乘客無一生還。半路被趕下車的中年人看到報紙哭了。誰也不知道他哭什麼,為什麼哭……?
  
後來,這個事件被拍成微電影 - 44號公車


精采原文在這裡>> 《44號公車》女司機被強暴後...令人震撼的結果 - 生活時事圖文 - 優仕網共產檔 http://share.youthwant.com.tw/D62051945.html

《44號公車》女司機被強暴後...令人震撼的結果

《44號公車》女司機被強暴後...令人震撼的結果

  • 發布日期: 2014-06-03 22:52
  • 貢獻者: 謎之少女
  • 瀏覽人數:258548
 
在某地,有一個女司機開著一輛載著乘客的中型客車行馳在盤山公路上。客車上三名歹徙居然盯上了漂亮的女司機,強迫中巴停下,要帶女司機下車去“玩玩”,女司機情急呼救,全車乘客噤若寒蟬。
只有一中年瘦弱男子應聲奮起,卻被打傷在地。男子氣極,奮起大呼全車人制止暴行,卻無人響應,任憑女司機被拖至山林草叢。半個時辰後,三歹徒與衣衫不整的女司機歸來。車又將行,女司機要被打傷流血的瘦弱男子下車。男子不肯,僵持起來。
“餵,你下車吧,我的車不拉你!”中年男子急了,說:“你這人怎麼不講道理,我想救你還錯嗎?” 
“你救我?你救我什麼了?”女司機矢口否認,引得幾個乘客竊笑。中年男子氣極,恨自已身無大俠之力!救人未救成,可也不該得到被驅逐下車的結果呀,他堅決不下。“再說我買票了,我有權坐車!”女司機揚起臉無情地說:“不下車,我就不開。” 
沒想到的是,滿車剛才還對暴行熟視無睹的乘客們,卻如剛剛睡醒般,齊心協力地勸那男子下車:“你快下去吧,我們還有事呢,耽擱不起!”有幾位力大的乘客甚至想上前拖這中年男子下車,使人想起莫泊桑筆下《羊脂球》裡的情節。
三個歹徒咧著嘴笑,得意地笑了。其中有個黑皮無賴毫不知恥地說:“哥們把她玩恣了!”另兩個歹徒也胡言亂語:“她是我對象,關你屁事!”一場爭吵,直到那男子的行李從車窗扔出,他隨後被推搡下車。
汽車又平穩地行駛在山路上,女司機掠了一下頭髮,按響了錄音機。車快到山頂,拐過彎去就要下山了,車左側是劈山開的路,右側是百丈懸崖。汽車悄悄地加速了,女司機臉上十分平靜,雙手緊握著方向盤,眼睛裡淌出晶瑩的淚水。
一歹徒似乎覺察到了什麼,說:“慢點開,慢點開,你想幹什麼?”女司機並不說話,車速越來越快。歹徒企圖撲上去搶方向盤,汽車卻像離弦的箭向懸崖衝去..…. 
第二天,當地報紙報導:伏虎山區昨日發生慘禍,一中巴摔下山崖。車上司機和十三名乘客無一生還。半路被趕下車的中年人看到報紙哭了。誰也不知道他哭什麼,為什麼哭……?
  
後來,這個事件被拍成微電影 - 44號公車
 

你會分享出去嗎!?

這個社會的人越來越涼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已經快要成為他們做人的基本原則。不為上面那句話,也要為改變社會風氣出一份小小的力量,請幫忙分享出去!

(以上內容由網路上轉分享,如果有不小心冒犯再請私訊跟我說,謝謝您)


精采原文在這裡>> 《44號公車》女司機被強暴後...令人震撼的結果 - 生活時事圖文 - 優仕網共產檔 http://share.youthwant.com.tw/D62051945.html

打敗連勝文的方式(選民結構篇)

打敗連勝文的方式(選民結構篇)



不管在野黨支持或提名誰,在台北市,市長要選贏國民黨,近期內似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但思考不該這麼負面,人生不應如此喪志,小弟我還是找到了幾種打敗連勝文的方式。今天就來談談從選民結構切入的方法。

台北市的選民結構非常穩定,這讓藍軍在市長選舉上擁有驚人的總得票數和得票率。依台北市的選民結構,就算國民黨提名鄭捷出來選,大概也可以拿到51%

我非常不喜歡什麼「西瓜也可以選上」的比喻。我不知道這是誰發明的,超級難笑,西瓜至少沒犯罪好不好!老是講西瓜怎樣怎樣,好像西瓜很壞一樣。西瓜生產班的農民會來抗議的好唄!

現在的選民結構,是國民黨提名「殺人犯」外加「在中正紀念堂蔣公銅像前公然大便不擦屁股」的屬性,也會有51%得票率。如果國民黨提名西瓜,得票可能會高到70%左右。

我知道你會質疑「阿歷來國民黨最高得票也才64%好不好!什麼70%!」但你若冷靜想一想,就會知道這個質疑的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這種選民結構,不學國民黨當年搞開票之夜大停電瘋狂做票,實在很難有搞頭。但我還是想出了幾種不違法的方式來破解選民結構。這些方法旨在讓他們投錯,或是無法出來投票。


首先是「北韓」法。

要讓國民黨的選民覺得支持國民黨很丟臉。不是叫你去侮辱他們,而是要讓他們自己侮辱自己。國民黨中有一些腦傷的過激派,把他們的言論放大,四處幫忙宣傳就好了。

就像北韓的金小胖子宣傳法,你也在台北推展同樣的連大胖子宣傳法。你找一些人穿國民黨服飾在連勝文要掃街的地點等著,等他一到,就全衝上去拉著他痛哭失聲,然後帶他去看民進黨亂搞的東西,比如說一根路燈。

你就指著那路燈大哭說:「你看啦民進黨都派野狗在這邊尿尿啦!它髒髒了啦!嗚嗚嗚~」記得叫所有人一起哭哭。不會的話請參考金正恩的新聞畫面。

這種低能行為你只要做個幾次,被電視拍了大量放送後,接下來國民黨裡蠢貨中的蠢貨就會衝出來照本學。他們鐵定會把連勝文的場子都搞得超屌der~

因為蠢過頭,大腦稍微正常一點的國民黨支持者會開始躲藏。但這還不夠,因為他們躲藏到了選舉那一天,還是會出來投國民黨,躲起來投票是國民黨人最擅長的事。

你要追擊。你可以在有國民黨人的場合,比如說親友聚會的場合,帶他們大家一起來呼口號,大喊「連勝文~凍算~」。或是在路上看到連勝文的廣告或旗子,就停下來帶大家一起喊「連勝文~凍算~」。他們不敢做,就責怪他們不夠真誠,是民進黨,是台獨份子,是沒競爭力,是22K大學生。

也可以幫他們印模仿基督教那種「基督是我家之主」的「國民黨是我家之主」貼紙,或是小黨徽貼紙之類的幫他們貼。他們要是生氣或偷偷撕掉,你就公開質疑他們是民進黨,是台獨份子,是沒競爭力,是22K大學生。

這樣一定會引起反彈?喔不不,我告訴你,馬上有比「遠雄二代宅」還屌的「國民二代蠢」會跳出來接你的棒,甚至搶你的棒,熱情四射的搞下去。別以為拿根麥克風在那熱唱的只有偉忠而已,他們整個黨都超愛這一套。你只是激發他們的潛能不要只當普通的酸酸,要酸就當像硫酸一樣的催化劑。

只要「他們」充份反應,完全發揮,就會發生衝過頭的效應。某些國民黨支持者會覺得失控了,「那不是他要的國民黨」,「真是骯髒、噁心」,因此選擇不去投票,那麼連勝文就可能會流失掉關鍵的幾萬張選票。


其次是「分身法」。

你可以推人來分散他的票源。丁守中那種不行,就要推和連勝文同質性夠強,甚至體質還比他更強的人才有辦法。比如說誰呢?

連勝武。

找連勝武出來就屌了啊!那些專程出來蓋連勝文的爺爺奶奶,看到選票一定會傻眼。是文還是武呀?!兩個都是心肝寶貝,那就都蓋好了呀!

兩個都蓋就太棒了。就算只隨機蓋一個,也可以讓連勝文的某些選票來源衰減50%

不然,你也可以找很像的人出來選。比如找個姓連的,叫他改名叫連勝文,趕快吃胖一點,戴個眼鏡就好,這種戰術日本好像很多人用過。如果全拷貝不妥,那也可以改名成連勝「攵」(這個字也唸「文」哦!)

讓候選人「錯位」也是個方式。在市議員那邊弄個叫連勝文出來選,然候文宣打「議員一票連勝文,市長一票柯文哲(or姚文智or馮光遠)」。有些老頭拿到議員票時看到連勝文就蓋了,市長想說已經蓋過連勝文,就蓋在野的。一來一往,等於兩票!

叫總統下來選也不錯。我相信你已經猜出這個爛梗了,就是找一個姓馬的改名叫馬英九下去選市長。一定會有人看到選票超感動,匆忙棄連保馬的。

不過,這種仿冒法真的會有用嗎?
哪有白痴會搞錯呀?
想這種低能的點子太污辱台北市民的智慧了吧!

呃。台北市民的智慧?呃......


第三,是「兒孫不服從」法。

我知道有很多長輩挺連但晚輩反連的家庭。這些老人會和同輩親友彼此連結,形成強大的催票網,因為,你知道的,這些退休軍公教都很閒。你無法讓他改投在野黨,但至少可以打破他們間的組織連結,不讓他們去宣傳、催票。

怎麼做呢?就是靠「兒孫不服從」。
公民不服從是對抗不合理的法律,而寧願違法。兒孫不服從呢?是為了對抗投國民黨的父母,而寧願違反傳統習俗。

做為兒子,你可以綁架孫子。

比如說反連的兒孫可以向挺連老人撂狠話:「投連勝文丟臉死了。你們自己投就是你的自由,但你要是敢在外面幫連勝文拉票,害我們家年輕人被當白痴,還被人貼『國民黨是我家之主』的貼紙,你們就三個月不用看孫子了。」

現在的老人都對孫子非常「孝順」,三個月看不到孫子,簡直要命囉,想必會低調不少。你還可以動員孫輩去查勤:「爺爺你有在偷幫連勝文拉票哦!這樣不行哦!我不想看到你囉!」充份發揮小型組織的「以人盯人」「以線突破面」的方式,一舉瓦解老人經營數十年的黃復興、劉中興、黑興興黨部力量。

如果指揮管理能力紮實,投票當天還可以派孫輩全天盯場,以圍點打援的方式,一方面阻絕外來老人催票,一方面不讓家中老人脫逃,再次重演徐蚌會戰這場讓國民黨吃大鱉的史詩巨作。


以上三種切入角度,就是我對擊破連勝文陣營選民結構的一點淺見。有些方法難度很高,但其概念是可以活用的,應該還是可以協助各方戰神進行思考。

之後我會談一些其他角度的切入方式,再敘囉。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從趙藤雄看台灣「官三代」的炒地皮

點擊圖片可瀏覽相關圖片
遠雄集團總裁趙藤雄,捲入桃園八德合宜住宅弊案,遭台北地院裁定羈押禁見。圖:新頭殼資料照片
新頭殼newtalk2014.06.03 文/管仁健

被宅神朱學恆選為「年度十大惡人」之一的遠雄集團總裁趙藤雄,捲入桃園八德合宜住宅弊案,遭檢方依行賄罪聲請羈押,卻獲台北地院裁定以500萬元交保。但趙藤雄獲釋後不先回家,反而直奔公司,召開幹部會議又銷毀帳冊,幹部還刪除簡訊,因串供滅證罪證明確,讓檢方抗告成功,台北地院1日晚間第二度開庭審理後,於2日凌晨裁定趙藤雄羈押禁見。消息傳出,網路上立即張燈結綵喜洋洋,鄉民們光復歌兒大家唱,只等雞排妹再來放送原味內衣當祭品文,十大惡人之一炒房雄,彷彿就坐定250萬一坪也不算貴的「遠雄二代監」了。

但請原諒我這網路舊石器時代的資深鄉民,不辭辛苦的又來潑冷水。對國家民族超有貢獻的炒房雄,在桃園這個小案子裡就算三審定讞,刑期最多也才7年。現在法院只是以他有串證逃亡之嫌羈押禁見,最長也只能4個月,時間到了還是會放出。炒房雄財力雄厚,能請龐大律師團,這小案子未來還有得拖。除非馬金集團真的要與連吳等國民黨「官三代」梭哈,甚至用司法七傷拳將朱立倫也扯入,那樣才會有真的好戲可看。司法機關要調查貪污案本來就難,遇到政客奸商更是難上加難。只有分贓不勻引發的狗咬狗內鬥,才有可能讓官商勾結的陰暗面完全癱在陽光下。

其實在建築業橫行多年的炒房雄,官商勾結的伎倆早已爐火純青,本案絕非他第一次指使手下向官員行賄,但炒房雄能夠爭議不斷卻從未被關,靠的也就是行賄之前早已築好的司法防火牆。早在1991年7月11日,遠東證券公司建物變更使用執照案,他就是用這種招數逃過起訴。根據起訴書指出,當時遠東建設公司出資,在台北市承德路17號前棟第19與第20層樓,設立遠東證券公司,負責人趙藤雄就指派公司科長林明生,設法搞定該建物的使用執照變更手續。

林明生明知該建築物地板原設計活載重為每平方公尺3百公斤,不符合政府規定設立證券經紀營業場所樓地板最低活載重需達每平方公尺5百公斤的規定,於是「商請」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建管處約聘工程司陳義宏,設法變造活載重係數,期約事成後將給付「設計費」(賄款)。陳義宏見有利可圖,就將地板活載重數據0.30改為0.50,並據為虛報遠東證券樓層地板活載重為每平方公尺5百公斤,矇混取得變更使用執照。

本案經台北地檢署檢察官蘇南桓偵查後,依貪污治罪條例行賄、收賄及刑法偽造文書等罪嫌,將行賄的林明生與收賄的陳義宏一併提起公訴,但卻放過了幕後藏鏡人炒房雄。在這次桃園八德合宜住宅弊案裡,出身桃園官宦世家的「官三代」縣長吳志揚,對於收賄的副縣長葉世文與行賄的炒房雄,過往的素行風評比我們鄉民們還清楚百倍;但「官三代」就是這麼「敢」,先後任命的2任副縣長李朝枝與葉世文,都是吳伯雄當年重用的老臣,最後果然也都因土地開發問題下台。

北韓的金大胖、金二胖到如今的金三胖,家族三代傳承靠的就是「先軍政治」,也就是說「在國家事務中一切工作以軍事為先、以軍事為重。」同樣的,在台灣從兩蔣至水母掌權的這一甲子裡,無論中央還是地方,政客家族傳承所靠的當然是「先炒政治」,也就是說「在公私事務中一切工作以炒地炒房為先、以炒地炒房為重。」台灣的地價與房價會如此不合理的偏高,關鍵也就在於這些政客家族與黑心建商,如此公開又如此無恥的狼狽為奸。

但論到台灣政客家族裡貫徹「先炒政治」到登峰造極者,絕對不是桃園吳家。因為若跟同樣是「官三代」的神豬家族相比,吳家在炒地炒房上還真是的小兒科。2004年總統大選前,民進黨發出了50萬本的文宣小冊《兩代公務員的致富傳奇》,文中就指出連戰曾祖父時,家產已全部被日本沒收,連戰在《香港時報》還發表過文章說,「日本割據台灣時,祖產就那麼一筆勾銷」,但二戰後結束連震東奉老蔣之命來台「劫收」日產,再經連戰兩代公務員利用權勢,從無到有竟累積了2百億以上的家產,成了國民黨在台灣的「新孔宋家族」。

連震東來台11年,就被香港《新聞天地》雜誌選為排行台北第7大富豪。神豬家到底怎麼炒地皮?就以士林區福德洋段為例。當時擔任內政部長、主管地政都計業務的連震東,在1961年5月取得該農地,1965年隨即變更地目為建地。而同一區段(現為中山北路五段永勝大樓),則由當時在美留學的連戰於1959年5月取得,1960年變更為建地。另外士林區三角埔段土地(現為天母東路45與45-1號,)1969年4月由當時僅2歲的連惠心取得,1972年改為建地。連戰一家三代都沒種過田,卻都是自耕農,藉著炒作土地成為今日神豬競選台北市長的老本。

但靠公職炒地皮暴富的連震東,其實就跟建築業裡有「九條命」不死大熊一樣,每逢弊案都有防火牆,都能逢凶化吉。1959年7月28日,監察院針對委員曹德宣、郭學禮所提之「海埔新生地舞弊案」調查報告及彈劾書等進行審查,經陶百川、張岫嵐、酆景福、王枕華等9位委員審查並修正後,決定彈劾在海埔新生地弊案裡協助歐雲明等3名省議員取得不法利益的省民政廳長連震東、地政局長沈時可及地政局第四科長王新民。並分別送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及最高檢察署,台南地檢處也定29日上午9時開庭偵查。

官商勾結惡炒地皮,從官一代炒到了官三代,依然這樣數年如一日。國民黨統治下的台灣,就跟革命先烈林覺民在〈與妻訣別書)裡形容的滿清末年一樣:「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究竟要到官幾代,台灣老百姓才能免於這種「生無容身之屋,死無葬身之地」的窘境?或許我們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我們在歷史中永遠學不到教訓吧!

(作者補注:監察院從1950年代至今就一樣,調查了彈劾了,然後送送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及最高檢察署。問題是要懲戒不懲戒與要起訴不起訴,監察院一概無從過問。 不只是連震東如此,其他官員也如此(尤其涉及軍方),連阿扁時代照樣如此,彈劾後升官也大有人在。海埔新生地案確實沒有結尾。這也是我主張廢監察院的理由。)